精选抒情作文汇总5篇
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,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,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。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抒情作文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漫步在江边,路坎坷泥泞,成片的芦苇在风与浪的轻抚下,“沙——沙”私语,是谁在哭泣……
是屈原吗?那是汨罗江的无奈与自责;是岳飞吗?那是被奸佞迫害的悲愤与不屈;是李清照,是柳如是,是陈圆圆,亦或是董小宛,都不是,那是思念丈夫,梧桐树下清冷月光中的孤独与凄冷?是秦淮河桨声灯影的迷茫与幽长?那是我吗?
江,依旧是那时的江,水,依旧是那时的水。本该是什么都未变,但总觉少了什么,又多了什么。江南,本就是温婉多情之乡。都说女人是水做的,那它不也蕴含了这样的,又或那样的物性,人性么!
几日绵绵的细雨,这江岸愈加柔情娇艳。我,停驻,追忆往昔:阴雨绵绵,江堤边孩童提着嫩青色的布鞋,赤着脚丫,飞奔在漫散着清新芬芳的堤岸上。江岸,仍旧泥泞,那清新芬芳,那因无知而美丽的稚嫩,却悄然离去。泪,禁不住失落的沉痛,打湿了睫毛,一片迷茫。我,慢慢的,慢慢的,走上斜堤,寻着一块岩石,静静的,座着,听着,看着,想着。江,终究是江,一时柔情,一时豪壮。浪,抚摸江滩,喁喁之声,却也触动着此时的心与情。心未静,思绪繁乱,有种冲动:当身陨长江,与江水同逝,同存,不也足以宽慰么!当然,我不曾如此,也不敢如此,汨罗江名于屈原,黄鹤楼名于李白,而这江水安能于我而名噪天下,只怕污浊了它。擦去泪水,明朗些。芦苇绿了,江水清了,远方的桥确也依稀可见。古人云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。”怕是深爱于它,亦被它所浸染,我这男儿的泪已是寻常,不过是情,愁所扰罢了。
我起身,整了整衣服和散乱的头发,转身离开江岸,走了几步,确也不记得,只知道又转过身去凝望着,这江岸,这江岸中的芦苇和那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。泪,潸然而下。
公交车上,梦进江南水乡,一江的春水,却是一江的男儿泪。
后叙:这篇短文是在五月执笔写下,具体年日确已无从而知,于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确有些生涩,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二日夜,已是数年之隔,在回忆起那片江水,就如这文章般朦胧。而今重新拾起笔触摸这些文字,却是在家中,那种情感,那般滋味,无从感触,也许是久了,淡了;也许是长大了,不在了。一个人,孤独些…..
我们时常会感觉到心累,只是自己想得太多。我们总说生活繁琐,其实是自己不懂得品味。我们时常业务;繁忙,只是自己得不到满足。我们也总是争强好胜,其实是自己虚荣心太强。其实,人生就那么简单。做个单纯的人,走一段幸福的路.--文;篱落疏疏
心若计较,处处都有怨言;心若放宽,时时都是春天。世间不如意时常会有,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,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。你若非要计较,没有一个人、一件事能让你满意。人活一世,也就求个心的安稳,何必跟自己过不去。心宽一寸,路宽一丈。若不是心宽似海,哪有人生的风平浪静。
这个世界,忙得要死的,在抱怨;闲得无聊的,在抱怨。得到的,在抱怨;失去的,在抱怨。置身繁华地的,在抱怨;偏居穷闾巷的,在抱怨;冷落孤独的,在抱怨;众星捧月的,在抱怨。不名一文的,在抱怨;富甲一方的,在抱怨。地位卑微的,在抱怨;权倾一方的,在抱怨。 在一片抱怨声中,多少怨男怨女,惊了情绪,扰了生活,灰了意,冷了心。 删尽抱怨,整个尘世,是不是清静的,会只剩下天籁?
苦非苦,乐非乐,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。执于一念,将受困于一念;一念放下,会自在于心间。物随心转,境由心造,烦恼皆由心生。有些人,有些事,是可遇不可求的,强求只有痛苦。既然这样,就放宽心态,顺其自然。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,保持豁达的心态,不让自己活得累。立刻觉察在心中生起的每一件事物,仿佛你在观察镜中的脸庞。把情绪视为敌人。这些敌人已经毁了你过去的生世,如果你没有在它们出现的时候,立刻斩草除根,它们也将毁了你的来世。没有一个情绪是无法根除的,因为情绪只不过是念头,而念头如同在虚空飘移的风,念头空无一物。愿您永具菩提心.。
“呼呼——呼呼——”几缕轻风从我书桌前的小窗钻了进来,拂乱了我的头发。在我看来,这扇小窗是我成长中一个不可缺少的.因素,因为,从这一扇小窗,我可以看遍世界。
(一)葡萄藤
在我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时,窗外似乎就已然爬满常青的葡萄藤,外面总会是一片清新的绿。我总喜欢使尽全身的力气爬上窗台,用肥嘟嘟的小手轻轻抚摸青翠的藤蔓,有时我还会给它们浇一点水,我可喜欢他们了。
到了7、8月份,长长的藤蔓上会挂满紫溜溜的葡萄。我家的葡萄不知为什么,自从我记事以来,这种葡萄外形就十分美观,皮薄肉脆味甜汁香,通体晶莹剔透。小时候,这葡萄是最让我垂涎欲滴的,然而,这个小窗也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。
这扇小窗,更加多的是承载着我孩童时期依稀残存的记忆。所以,这扇小窗不仅是让我放眼世界的“世界之窗”,还是寄托着我记忆的“记忆之窗”。
(二)绿荫
不知什么时候,满窗的葡萄藤失去了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几棵樟树的绿荫。
这应该是我三、四年级时,每当我写不出作文的时候,我就会呆呆的注视窗外,满眼的绿:墨绿、深绿、翠绿、青绿、嫩绿……各种绿色交织在一起,令我目不暇接。通常,这满眼的绿会让我文思泉涌、灵感迸发,万千思绪因这绿涌上心间,使“奋笔疾书”这几个字对我来说不是传说。
这扇小窗不仅是让我寄托着我记忆的“记忆之窗”,还是使我灵感迸发的“灵感之窗”。
(三)喧嚣
“嗖——轰隆隆——”现在,不知为何,城市的喧嚣让小窗外的樟树的树干上刻满了沧桑,使樟树的树荫不再绿得清新,绿得鲜活。似乎,我的灵感已经被大城市的喧嚣逐一撞碎,我发现,在人们心中,喧闹就是繁华,喧闹声越大,城市就越繁华;可在我看来,喧嚣只会让我的灵感慢慢减弱,直到没有灵感。
我试着将笔锋指向城市的喧嚣,于是,这城市的喧嚣揉和着学习的压力,掺杂着我的喜、怒、哀、乐,出现在了我的作文本上,没有葡萄藤,没有鲜活的绿荫。喧嚣,会不会也是我成长的一部分呢?
这扇小窗不仅是使我灵感迸发的“灵感之窗”,还是我情感寄托的“情感之窗”。
你说,这样一扇窗户怎能不让我留恋?
有一种落寞,叫冷静。有一种痛苦,叫清醒。有一种跌倒,叫再回首。
随着最后的一门考试尘埃落定,我寒假的命运也随之确定。走出教室,走上街,通过街道,打开门,走进卧室,睡觉……一切的茫然,让我摸不着头脑。
去拿成绩单,不到5分钟,不知所踪。空手回家,妈妈的暴风雨席卷而来;爸爸的木条尾随而来;寒假的补习铺天而来。这一切都是这次的期末考试所带给我的。
我承受的就只是这些吗?我说:我不能承受,绝对不能。
来到大街上,我开始疯狂的发泄。对着这块草坪,我疯狂的残害着,这时,我看见一个小小的新芽,“迟早会死”我不屑的说着,准备去拔它。可两个针一样的草保护着她,扎的我直叫。突然,我哭了,因为我发现它不就像我的家吗?爸爸妈妈尽力的保护着我这个新芽。记忆的湖泛起了涟漪。
那次我受了委屈,妈妈知道后比我还委屈,她告诉我她自己的亲生经历说,说:“不要紧的。我还委屈了不能告诉别人,可你却可以跟我分享,你很幸运哦!”是啊,我开心地笑了。那个雨天,爸爸在校门“偶尔”看见了我,他给了我伞,说“刚好看见了你,这又有两把伞,给你一把”可我知道爸爸是冒着大雨,不知等了多久。即便是大风吹乱了他的头发,他也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大门,生怕自己看漏了我,因为他知道这样我就会淋雨了,他不想我淋雨。即便是自己受到伤害,但也依旧保护着我,溺爱着我,宝贝着我。我放声大哭,终于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懂事;终于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让爸妈伤心;终于知道了原来我只是这样,这样喜欢让爸妈失望。
是啊,要知道就是这样,我们总是这样。
我渴望跌倒,跌倒后,我们会发现,原来我们拥有的,都是父母带给我们的。当我们知道开始珍惜它,那么,跌得也就很值得了。
茶杯上空的雾气渐渐消去,沸腾过的水在时间的作用下终于变成了凉白开,窗外的细雨,在时间的作用下,越来越大,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,一阵阵的忙乱。我的心,再也静不下来……
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凉的不是天气,是人心,烦恼的烟云,终是挥之不去,萦绕心头,却又欲罢不能。
它们本是两个世界,本是两条永不该相交的平行线,夏天的碧水和秋天的浓云,总不该相遇,可是他们却在深秋季节相遇了,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……
雨越下越大,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正在发泄,仿佛要惊动整个世界,仿佛要冲破玻璃的阻挡,冲地屋子来,我拉上了窗帘,想要躲避这头发怒的快要失去理智的狮子……
我的脑袋被一件件琐碎复杂的事情侵蚀着,但我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。
现实是残酷的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秋天的浓云总是要消散,终有一天要离开夏天的碧水,这一点她不能自己,它只有尽力使自己完整。既然相遇了,就要让它相遇得持久。或者,秋天的浓云变成凉凉的雨落在夏天的碧水,在它的广阔里消散,与它融为一体……
窗外的雨,更大了,我不知要如何形容它,它敲击着我的心,一下又一下,打的我的心好痛,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压抑,我几乎失去了理智,我拉开了窗帘,冲进雨里,任凭暴烈的雨从头冲到脚,流遍我的全身,浸透我的全身。
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,前所未有的轻爽,仿佛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全部忘记了,我尽情地享受着雨天的洗礼,尽情地享受着……
雨停了,没有太阳,只有一道彩虹跨在天边,云还没有散去,我躺在草地上,湿湿的,凉凉的,刚才的释然又在这一刻更加剧烈了……
既然相遇,就会面临分离,也许真的不情愿,但悲欢离合,又有谁能逃脱得掉呢?那为什么不把分离当作一种新的开始呢?不能的事情,又何必强求呢?……
天边的彩虹渐渐消去,云,还是没有散去;我,还是躺在草地上;地上,还是那么湿漉漉的;心,却开朗了许多。
突然,有凉凉的东西打在脸上,湿的;又有同样的东西打在脸上,还是凉的,湿的,这湿的东西越来越多,天与地好象被织在了一起,我明白了--
噢!不!又下雨了!秋天的浓云消散了……
文档为doc格式